公交候车亭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承载着公交车上下乘客的基本功能,也是城市文明的窗口。近日,本报老读者陶浩明向记者反映,锡城有些公交候车亭破烂不堪,也该为它“美容”了,然而一直不见有人来维修清洁。连日来,记者走访了多个公交站点和管理部门发现,要找到它们的“主人”实在太难了。除了被遗忘的站点,偏远郊外、城郊结合部的“问题候车亭”更是不少。
现场“无主”候车亭破烂不堪
根据陶浩明提供的位置,记者乘坐68路公交车在雪浪站下车,抬头一看,该候车亭正上方却写着名不副实的“板乔站”,连“桥”字都写错了。眼前的候车亭可谓“蓬头垢面”,头顶的遮阳棚已经开裂凹陷,一个锈迹斑斑的站牌悬挂在遮阳棚下方,在风中摇摇欲坠。近3米长的候车亭里没有一张长凳,乘客只能站着等车。从候车亭的外观来看,这里应该是长时间无人清洁,遮阳棚、立柱上的“牛皮癣”广告单密密麻麻。
一名正在等车的老伯告诉记者,遮阳棚是年初的大雪压坏的,一直没人维修,日常也从未见有人清洁。记者将此情况向市交通场站建设管理公司反映,营运服务部负责人周宇明介绍,这个站点在市交通场站建设管理公司建成之前就存在了,该站点没有移交给他们,他们也不知道这个站点设施归谁管。随后,记者从滨湖区交通局、雪浪街道多方询问,仍然没有找到它的“主人”。
据了解,目前无锡有300多条公交线路,4000多个公交站点。其中,梁溪区和滨湖区部分站点由市交通场站建设管理公司管理,共2000个,其余的均由属地管理,这其中的产权单位更是众多复杂。以锡山区为例,该区的公交站点分辖区管理,不同站点有不同的“主人”,包括区建设局、城管局、交通局、街道乡镇,以及广告公司代建代管。锡山区交通局相关人士介绍,早期的候车亭通常是“谁建谁管”,新建的候车亭主要按块面负责。由于站点管理主体太多,他们也分不清哪些站点归谁管。记者采访了多名交通部门人士,他们也是“一头雾水”,直言“公交站点的管理混乱”。尤其是早年一些由村大队建造的公交站台,后来变成了被遗弃的“孤儿”,周宇明称之为区域规划调整的历史遗留问题。
体验不少乘客等车遭酷晒
高温天在烈日下等车,这滋味实在难熬。记者实地调查发现,锡城不少站点仍然没有候车亭。位于通扬路的扬名新村站就十分简陋,只有孤零零一个站牌,不仔细看都不会发现是个公交站点。烈日下等车,酷暑难耐;万一下雨,又无处可躲。中午烈日当空,室外温度直逼36℃,光秃秃的站点前,一名老人扇着扇子直抱怨“真是活受罪!”
记者从市交通场站建设管理公司了解到,目前无锡共有公交站点4000多个,建有候车亭的站点占到一半。“候车亭缺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,最常见的是路不够宽”,周宇明说,公交站台的宽度为1.5米,就像扬名新村站,道路本身狭窄,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一,后面又是一排门面房,无法新建公交候车亭。还有部分站点的候车亭缺失是因为道路施工,例如惠河路上的候车亭配合地铁施工被拆除,等到施工完成将进行恢复。“只要有条件,我们就造候车亭”,周宇明也表明了态度。
另类火车站南广场公交站牌“不合群”
还有市民反映,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站牌“不合群”,这里的站名是从右至左的排序,和全市其他站牌“不搭调”,不符合乘客的习惯。为何火车站的站牌要“搞另类”?
周宇明表示,火车站南广场的公交站牌确实“与众不同”,这些站牌十几年前就设立了,“当时考虑到这里的位置比较特殊,公交车是从右往左进站,再开出去,站牌上站名排序是顺着来车方向。市区的公交站牌由于其朝向不同,有的是横着、有的竖着,无法统一按照来车方向进行布排,于是顺从我们从左到右的阅读习惯,采用由左向右的排序。”对于市民提出的重新制作站牌的建议,周宇明表示,暂时不会采纳,一来该站牌上有箭头指示,不太可能误导乘客;二来这个站牌陪伴市民已经十多年,经常在此站乘公交车的人已经习惯了。
同为“东”却南辕北辙
锡城还有一些“糊涂”的公交站名常常让人“懵圈”,两个站点虽然都叫一个名字,但相差甚远。例如506路有个东站,133路也出现了东站,但一个在锡南路、一个在贡湖大道,两地相差数公里,乘错车要走不少冤枉路。
对此,市交通场站建设管理公司给出了整改方案,今后将在站名后增加路名用来区分,分别改为“东(锡南路)”“东(贡湖大道)”。不过,要等到扬名桥施工完成后调整。周宇明解释,站名更改看似简单,但需要对沿线途经的每个站点、公交车线路图以及报站器全部更改,有的线路停靠50多个站,这就意味着50多块站牌都要更新。考虑到工程量大、周期长,牵一发而动全身,通常会选择线路调整完成的节点统一更改。
建议
站名可挖掘文化旅游元素
公交站牌不仅满足出行需求,对于外地游客来说,一定程度上充当着“导游”的作用。“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也是国家重点旅游城市,公交站名却缺少文化、旅游元素”,这是陶浩明的困惑。他认为,公交站名应该挖掘历史文化和地标性元素,就好比乘公交车去惠山古镇,要在“龙光路(古华山路)”下车,但惠山古镇的知名度远大过龙光路。他还建议将无锡博物院也作为公交站名,既方便乘客,也有利于打响无锡旅游城市的名片。
“根据公交站名命名管理规定,公交站名以路名为主要命名原则,其次是特色景区、重要建筑物。”周宇明解释,市民反映的龙光路(古华山路)公交站早在惠山古镇改造前就已经设立,该站一直沿用路名。“通常站名没错误,并长期使用,一般不会随意改动的。”周宇明说,无锡旅游城市这张“名片”需要全市各部门共同维护,如果想要将特色景区作为站名,需要相关主体单位主动牵头并提出申请,经相关审核程序后,方能实施。(晚报记者蔡佳/文、摄)
评论
公共服务均等化应杜绝“真空地带”
对于很多人来说,公交站台外观与城市形象之间也已形成一种认知转换。如今,道路变宽敞了,环境也漂亮了,但一些公交站台却不尽如人意。破损的公交候车亭竟然存在这么长时间,多部门一度表示他们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建谁管,这也折射出监管漏洞不容小觑,值得认真反思。
小小公交站台,事关民生大计。城市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均等化,其实都是在小问题上体现出来的。公交候车亭建设是个不小的工程,牵扯到规划、经费、建设等方面,的确要有统筹安排,但这不应成为群众“候车苦”的理由。现实中,一些偏僻地段的公交站点上,只有孤零零一个站牌,碰上刮风下雨、日晒雪飘,乘客苦不堪言,表明公共服务均等化还不完善。
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,公交候车亭不仅提供指示搭车、等车歇息、遮风挡雨等基本功能,正逐渐成为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平台。今年年初,无锡首批新型公交电子站牌亮相,除了车辆实时到站预报,还有播放视频图片、突发事件公告、发布线路调整信息、市民卡金额圈存等功能,带来智能化、信息化、便捷化的服务。一个小小的公交站牵扯到市民出行的方方面面,只有乘车环境越舒心,公交服务越细致,乘坐公交的人就越多,才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,其意义不可低估。
如何管理“问题候车亭”?政府管理不能“空缺”,最好的办法是将全市站台进行统一管理。对于新建和改扩建道路的公交站亭,可尝试将其统一纳入市政道路设计建设中来,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。至于一些既有道路的公交站台,可由统一主管部门进行申报,统一移交给管理单位,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及问责机制。此外,还应构建多主体参与的社会监督网络,让市民来“找茬”,共同把公交站建好管好。